东北玉米机收籽粒品种推广及产销模式创新项目侧记

农机直通车 东北玉米机收籽粒品种推广及产销模式创新项目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的籽粒机收示范现场。玉米籽粒机收后,收获机在向运粮车内喷粮。
近年来,随着玉米产量和进口量的不断增加,玉米价格下降,夹在“天花板”和“地板”之间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规模小、成本高、模式旧成为我国玉米产业乃至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随着“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和玉米临储政策的取消,如何才能继续靠种玉米来赚钱?
从玉米品种到种植模式、从播种到收获再到收储运、从产业链上游供给生产到下游需求消费都需要围绕新形式、新常态、新技术进行调整创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中国种子协会自2015年春季起,创设了东北玉米机收籽粒品种推广及产销模式创新项目,从2015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的一个示范点,扩大到今年涉及吉、黑、辽、内蒙古四省区,分别在黑龙江省林甸县、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和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建立了面积超过100亩的技术研究及产销模式试验点。
“玉米是本轮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处理好的核心问题。玉米的主要矛盾是生产成本高,品质质量不均一,不适应下游产业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抵挡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冲击等。”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种业信息与技术处处长王玉玺说,“破解困境,必须大力推进以降成本、提质增效为目标的生产方式变革,核心是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
 玉米由穗收转变为粒收可以跳过晾晒、脱粒等环节,而由地头直接装车烘干,省去了辗转几次的运输环节,这让“地头卖粮”成为可能,此外穗收玉米难以避免的“鸡蹬狗刨、鼠嗑霉变”等损失,籽粒机收玉米可以很好解决。
 “经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两年来玉米籽粒机收项目与周边农民果穗机收效益比较发现,机收籽粒每公顷可比机收果穗增加效益2490元。”吉林省农作物新品种引育中心主任陈学军告诉记者,“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的2533公顷玉米种植测算中发现,籽粒机收节省了人工、运转、脱粒三个环节的投入,每公顷节本增效1500元。机械粒收与机械穗收的机收损失都在2%左右,而机械穗收由霉变、晾晒、虫鼠引起的损失在5%~8%,这部分每公顷在1530元左右。两部分合计,每公顷增效3030元。”
 除去降低成本外,提升玉米品质也是扭转“洋粮入市,国粮入库”局面的途径之一。玉米经机械粒收后,直接烘干入库可以有效降低霉变率,同时规模化种植籽粒机收品种可以使不同品质类型的玉米应对不同的需求方,做到“专品专用”,而不是“萝卜咸菜大杂烩,一股脑儿堆粮库”。
 随着2016年国家针对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调整,在市场化的玉米收购政策的作用下,不同的时期市场需求的旺盛程度,对卖粮价格的影响将更为显著。以2015年玉米价格波动为例,2015年全年价格最低点出现在10月底和11月初,这个时间新粮大批上市,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探至每吨1900元左右。如果选择熟期略早、适宜籽粒机收的玉米品种,则可在9月底10月初卖粮,相同粮食等级时,则可以卖到每吨2100元,比价格最低时高出大约10%左右。
 籽粒机收玉米为农民节省成本投入,增加效益,还要靠适宜种植具有粒收性状的品种。在企业自愿申报基础上,经专家严格筛选把关,此次项目最终确定的参试品种在吉林有27个,黑龙江17个,辽宁8个,内蒙古6个,这些品种多是经国家或当地省区审定的品种。
 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郑清分析核心区筛选品种机收性状调查时告诉记者:从籽粒含水量来看,由于核心区地势低洼,加之10月3、4、5、7、8、10日均出现明显降雨天气,累计降水超过30毫米,同时伴随降温,土壤水分接近饱和,玉米植株及果穗含水量高、籽粒脱水速度慢,多数品种10月4日至13日的9天时间,籽粒水分仅下降不足1个百分点。但也有几个品种后期脱水较快,如“德育919”、“JC136”、“华美1号”、“良玉DF800”和“利单638”等。从产量性状来看,核心区有几个品种产量性状突出,如“良玉DF800”、“东单1331”、“德育919”、“宏途757”、“德美禾10”等。从植株抗倒性来看,除个别品种外,多数品种抗倒性较强,其中“翔玉211”、“广德77”两个品种抗倒系数均超过1,后期站秆性较好。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